比赛组别

COMPETITION CATEGORY
本届比赛采用双赛道并行机制,设立应用开发数字创作两个独立竞赛单元。本次赛事不限主题,不限模型、自由发挥。

A – 应用开发

赛题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开发,要求参赛者运用云端大模型微调 API 及 AIGC 技术(含 AI 绘画、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针对特定行业场景设计可落地的 AI 解决方案,重点考察技术实现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
技术要求:
· 开发范围涵盖但不限于:系统工具、生活服务、教育医疗、数字办公、金融科技领域等 12 类应用场景
· 作品形式需包含完整功能模块的应用程序/网站/Demo等
· 技术路径应包含大模型调用接口及定制化微调过程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HK$480 / 决赛 – HK$880
  • 复赛阶段,在设计时需考虑端侧化场景。
  • 决赛阶段,参赛者或队伍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B – 视频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创作视频类(含完整脚本及成片)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費 / 复赛 – HK$380 / 决赛 – HK$680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C – 音乐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创作音乐类(含器乐曲谱/歌词文本及录音文件)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曲谱歌词、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HK$380 / 决赛 – HK$680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D – 绘画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我们中华文化最美的一面。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创作绘画类(含数字绘画、平面设计)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中华文化元素及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HK$180 / 决赛 – HK$480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年龄组别

组别要求

A - 应用赛道

可参赛组别:A2中学组 - A3大学公开组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5分钟产品功能演示视频。(格式:MP4,文件大小:500MB内)
2、作品说明: 附策划案文档,可选附:使用场景与特性;开发模型/工具/语言;部分源代码。(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 内)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10分钟产品功能演示视频。(格式:MP4,文件大小:500MB内)
2、作品说明: 附完整策划案,须含产品原型图与部分源代码。(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参赛形式:线下提交 ,线下答辩

1、作品提交: 提交完整的项目方案书文档,同时一并提交线下答辩 PPT。
2、作品说明: 提交可在规定设备实际运行的demo及项目效果视频(10分钟内)。
3、线下答辩: 需要出席在香港的现场讲解展示(10分钟)。

*注意:总决赛现场由参赛者进行答辩,不可由指导老师答辩。

B - 视频创作

可参赛组别:B1小学组 - B2中学组 - B3大学公开组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一段时长不超过30秒使用AIGC技术创作的视频,视频可以是全映画,可加配背景音乐、人声、字幕(语言必须为中文)。(mp4格式,500MB以内)
2、作品说明: 提交作品灵感来源和背景介绍,所用模型及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进入复赛参赛者或团队需重新提交一段使用 AIGC 技术创作的全新视频。 (格式:MP4,文件大小:500MB内)
  组别时长:
  小学组:20-60 秒
  中学组:60-120 秒
  大学公开组:90-180 秒
2、作品说明: 提交作品灵感来源和背景介绍,所用模型及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参赛形式:线下提交,线下答辩

复赛时提交的作品将成为总决赛的作品,中途不可以更换。(只可以稍微润色,不可改变核心理念)
参加者需要出席在香港的现场创作,评委将现场出题。参加者需提交一段使用 AIGC 技术自我创作的全新视频,按不同组别时长限由10-60 秒,重点展示参加者使用 AIGC 的创作技巧。

C - 音乐创作

可参赛组别:C1小学组 - C2中学组 - C3大学公开组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AIGC创作音频作品(1分钟内),纯音乐须含清晰主旋律,歌曲须附歌词。(格式:MP3/MP4,文件大小:500MB 内)
2、作品说明: 提交作品灵感来源和背景介绍,歌词曲谱(如有),所用模型及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复赛须提交AIGC新作:歌曲附歌词,纯音乐含清晰主旋律(至少两种乐器)。( 格式:MP3/MP4,文件大小:500MB 内)
  组别时长:
  小学组:1-2 分钟
  中学组:2-4 分钟
  大学公开组:3-5 分钟
2、作品说明: 提交作品灵感来源和背景介绍,歌词曲谱(如有),所用模型及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参赛形式:线下提交,线下答辩

需要到香港指定赛场,演唱或演奏复赛时提交的作品,可使用背景音乐或乐器伴奏 。乐器必须带自携。
  组别时长:
  小学组:1-2 分钟
  中学组:2-4 分钟
  大学公开组:3-5 分钟

需要现场和评委沟通,并简要说明创作曲目的灵感来源和背景介绍。

*注意:总决赛现场表演时,参赛者可邀请他人表演其创作的参赛作品,不限表演人数。

D - 绘画创作

可参赛组别:D1小学组 - D2中学组 - D3大学公开组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一幅使用AIGC技术创作的绘画作品和作品介绍,不限于创作灵感、所使用的模型或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小学组:需展示中华文化元素,绘画可选择是否进行后期制作。
  中学组:需展示中华文化丰富底蕴,最好能突显各地中华文化的特色,绘画必须进行后期制作。
  大学公开组:
   A. 需展示中华文化传统手工技艺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成语故事,绘画必须进行后期制作。
   B. 生成不限任何风格的图片,并组成连贯故事。(如四格或六格连环图,必须含整体短故事情节内容)
参赛形式:在线提交

1、作品提交: 提交一幅使用AIGC技术创作与选拔赛不同的绘画作品(,不限于创作灵感、所使用的模型或工具、提示词句等。(格式:PDF,文件大小:500MB内)
  小学组:需展示中华文化元素,绘画可选择是否进行后期制作。
  中学组:需展示中华文化丰富底蕴,最好能突显各地中华文化的特色,绘画必须进行后期制作。
  大学公开组:
   A. 需展示中华文化传统手工技艺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成语故事,绘画必须进行后期制作。
   B. 生成不限任何风格的图片,并组成连贯故事。(如四格或六格连环图,必须含整体短故事情节内容)
参赛形式:线下提交,线下答辩

参加者需要出席在香港的现场创作,评委将按照组别现场分别进行出题。参赛者现场需提交一幅使用AIGC技术创作的全新绘画,重点展示参加者使用AIGC的创作技巧。
参加者可以现场使用任何软件修改图片。(所有器材及软件必须自备)

*注意:各组提交的作品除以上要求,可加上每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不同风俗和标志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