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组别
COMPETITION CATEGORY
本届比赛采用双赛道并行机制,设立应用开发和数字创作两个独立竞赛单元。本次赛事不限主题,不限模型、自由发挥。
A – 应用开发
赛题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开发,要求参赛者运用云端大模型微调 API 及 AIGC 技术(含 AI 绘画、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针对特定行业场景设计可落地的 AI 解决方案,重点考察技术实现能力与产品设计思维。
技术要求:
· 开发范围涵盖但不限于:系统工具、生活服务、教育医疗、数字办公、金融科技领域等 12 类应用场景
· 作品形式需包含完整功能模块的应用程序/网站/Demo等
· 技术路径应包含大模型调用接口及定制化微调过程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CNY ¥480 / 决赛 – CNY ¥880
备注:选拔赛阶段免收报名费用。所有晋级复赛及决赛阶段的参赛者须按章程缴纳参赛费和行政费,A组每组加收人民币100 元。
- 复赛阶段,在设计时需考虑端侧化场景。
- 决赛阶段,参赛者或队伍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B – 视频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创作视频类(含完整脚本及成片)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CNY ¥380 / 决赛 – CNY ¥680
备注:选拔赛阶段免收报名费用。所有晋级复赛及决赛阶段的参赛者须按章程缴纳参赛费和行政费,B组每组加收人民币100 元。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C – 音乐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创作音乐类(含器乐曲谱/歌词文本及录音文件)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曲谱歌词、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CNY ¥380 / 决赛 – CNY ¥680
备注:选拔赛阶段免收报名费用。所有晋级复赛及决赛阶段的参赛者须按章程缴纳参赛费和行政费,C组每组加收人民币100 元。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D – 绘画创作
通过现有丰富的AIGC应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提升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我们中华文化最美的一面。参赛者通过使用现有的AI工具,限定类(含数字绘画、平面设计)作品。
创作要求:
· 作品须体现中华文化元素及其正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需提交完整的创作过程文档(含提示词句、工程记录等)
· 对AI模型及相关工具的使用及微调能力
报名费:初赛 – 免费 / 复赛 – CNY ¥180 / 决赛 – CNY ¥480
备注:选拔赛阶段免收报名费用。所有晋级复赛及决赛阶段的参赛者须按章程缴纳参赛费和行政费,D组每组加收人民币50 元。
- 复赛阶段,参赛者需进一步完善作品。
-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考虑实际场景应用。

年龄组别
小学组
2025年8月之前就读小学
中学组
2025年8月之前就读初中或高中
大学公开组
2025 年 8 月之前就读大专、大学或社会不限年龄人士
组别要求
A - 应用赛道
可参赛组别:A2中学组 - A3大学公开组
*注意:总决赛现场由参赛者进行答辩,不可由指导老师答辩。
B - 视频创作
可参赛组别:B1小学组 - B2中学组 - B3大学公开组
C - 音乐创作
可参赛组别:C1小学组 - C2中学组 - C3大学公开组
*注意:总决赛现场表演时,参赛者可邀请他人表演其创作的参赛作品,不限表演人数。
D - 绘画创作
可参赛组别:D1小学组 - D2中学组 - D3大学公开组
*注意:各组提交的作品除以上要求,可加上每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不同风俗和标志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