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 | 2025年10月
全 球 人 類 命 運 共 同 體 · 萬 域 智 能 互 聯 新 紀 元
大賽背景
AI,智領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力度,為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因此,香港國際音樂節籌備委員會決定與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聯合主辦「香港國際 AIGC 文化數字內容創作大賽」,本次大賽不僅是對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探索,更是促進世界各國人民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堅實平臺。AIGC 技術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動生成內容,包括編程、代碼、音樂、視頻、繪畫等,能夠幫助創作者在短時間內激發靈感,提高創作效率,並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本次賽事不僅可以搭建一個文化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更有利於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增光添彩,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比賽主題
本屆比賽采用雙賽道並行機製,設立應用開發與數字創作兩個獨立比賽單元。
應用開發 · 應用
聚焦人工智慧技術的實踐應用開發,要求參賽者運用雲端大模型微調API及AIGC技術(含AI繪畫、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針對特定行業場景設計可落地的AI解決方案,重點考察技術實現能力與產品設計思維。

數字創作 · 視頻
通過現有豐富的AIGC應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的個性化作品,提升參賽者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展現我們中華文化最美的一面。 參賽者通過使用現有的AI工具,限定創作視頻作品。

數字創作 · 音樂
通過現有豐富的AIGC應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的個性化作品,提升參賽者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展現我們中華文化最美的一面。 參賽者通過使用現有的AI工具,限定創作音樂作品。

數字創作 · 繪畫
通過現有豐富的AIGC應用,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的個性化作品,提升參賽者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展現我們中華文化最美的一面。 參賽者通過使用現有的AI工具,限定創作繪畫作品。
報名辦法
AI,改變世界
決賽獎項
AI,驅動世界
比賽工具
AI,賦能社會
本次大賽不限工具,任何現有的AIGC工具均可接受。可以使用任何 AI 模型、工具或平臺,也可以AI工具結合傳統創作方式。 *以下模型或工具僅作展示,並非比賽指定











支持單位
AI,合作共贏
顧問團隊
AI,服務世界
曾鈺成 GBM, GBS, JP
香港國際音樂節 榮譽主席
汪揚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主任
林光如 先生
星光集團董事局主席
熊少嚴 教授
廣州教育學會原副會長